2020-09-10
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高产培育技术研究项目
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高度肯定了我国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也对新时期美好生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业种植业是国民经济的绿色血液,然而在GDP中的比重并不高,农业产业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如何践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理论,进行产业突围,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种养就成为了关键点。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来林业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林业结合的产业,把农业产业引上山。在可利用土地不增加的情况下,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要提高农林业经济效益,靠从事单一的产品,要大幅度增加收入难度增大。出路在于:发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林下复合经营品种,通过季节差,在不影响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利用林下的环境发展种植高的效益产品。 宁波市林下经济种植主要模式选择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我市有90多万亩果园,有水蜜桃、梨、杨梅、柑桔、葡萄、枇杷、猕猴桃等果树。在果树的休闲期发展食用菌。比如:杨梅林进入采摘期后,一般6月下旬结束到第二年的5月是林地空档期,可以种植多种食用菌;猕猴桃林下种植羊肚菌;葡萄园下种植大球盖菇。 四明山区有大量的林地,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高产培育产业符合农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具有高产能力、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边际土地种植。目前我国许多省区把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正逐步向效益型经济作物转变,总产稳中略升,品种结构调整幅度大,品种专用化趋势日益突出,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加工比例继续上升,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四明山区域是宁波的绿肺,承担着生态保护的社会责任。同时四明山区域大多为贫困山区,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难题、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景,需要建立以一产为依托、三产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位于四明山区域龙观乡雪岙村的龙观庄园拥有180亩山地以及将近200亩的竹林,适合引入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进行对四明山土质适应性研究,以提高四明山区土地经济效益,本土山地引种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实现高产高收益就很有必要。研究成果将对四明山农业产业带来标杆性的引导作用,示范作用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对新时期美好生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位于龙观乡的龙观庄园面积有380余亩,有着优良的自然风光、怡人的气候条件,是营建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及四明山土质适应性高产培育技术研究基地的理想选择,而且,配套有清源龙观乡村客栈、清源坊生态农业体验中心,观林夜宿户外体验露营地等,以及多年来乡村体验式观光游客的积累,开展蘑菇休闲农业特色项目,有先天优势。也是促进四明山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满足市民观光农业休闲的有力举措。如何因地制宜引种推广能适应四明山区气候的蘑菇新品种质值得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蘑菇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是指在林树的休闲期发展食用菌。比如:杨梅林进入采摘期后,一般6月下旬结束到第二年的5月是林地空档期,可以露天种植多种食用菌;猕猴桃林下种植羊肚菌;葡萄园下种植大球盖菇等,是一种与普通蘑菇大棚栽培不同的培育方法。 (1)林下经济新品种蘑菇露天培育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品种蘑菇以其营养丰富、用途多样、种植成本低等优点得到认识,它的产业化开发将大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 新品种蘑菇具有耐低温、耐瘠、适应性广、产量稳定等特点,适合在林下山地栽培,是压缩粮田面积后,理想的替代作物。 2. 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生产上种植的蘑菇几乎全部是普通品种,有的已种植20多年,产量和品质一般,利用水平较低,经济效益差。而新品种蘑菇产量高、品质优、种植效益高,可使单位产值成倍提高,成为“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 有利于丰富农产品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品种蘑菇以其特有的营养品质顺应了人们对食品消费变化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兴食品和保健食品,日益受到人们欢迎。 随着各地乡村旅游兴起,各地也对农业产业与旅游特别是体验式乡村旅游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蘑菇+庄园”也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三)承担单位的研究基础,技术优势和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宁波龙观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宁波知名现代农业庄园,目前拥有“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带头人”、“龙观乡科协常务理事会委员”、“海曙区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所生产的系列水果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 现有农业种植面积180多亩,项目实施地100多亩。也是农旅结合的样板之一,拥有乡村客栈2000平方,可提供住宿房间24间,日可提供就餐200人次,年游客接待能力2万人次。具有较好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并从2018年开始已在项目实施地引进种植新品种蘑菇数十亩,为项目实施提供部分种质及技术基础。 (四)项目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团队研发水平介绍 项目负责人史吉平,经济学硕士,2006年4月日本留学归国后,创立了宁波亿文杰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并且与宁波海曙区成人教育学校合办外经贸职业培训中心,个人事迹刊登于 [东南商报] 2007年6月19日『“海归”硕士回甬创业办学校提供就业实习机会』。2009年创立宁波东方良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注于宁波市周边农村生产企业的产品,年贸易额达到800万美元以上。在工作之余他钟情于家乡的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长期研究农业种植新品种与实用种植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于2007年开始组建团队,2018年创立宁波龙观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新品种农产品以及水果种植,开发拥有一整套闭环生态农业生产设计,从种植,销售,果酒酿造,农产品深加工一贯循环。注册拥有涵盖了七大板块产品的“清源龙观”本土品牌,与农户共享品牌资源。投资2000万元打造了现代农业庄园-龙观庄园,同时积极通过科普推广带动当地农户创新创业,帮助农户推销当地土特商品,并且利用农旅结合模式引入城市旅游休闲的游客流量,促进当地农林土特产品的销售,推动形成生态农业科普推广产业基地。先后参与多项课题项目,发表论文2篇,具有较好的技术研究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 技术顾问团队以中国林业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林下竹荪和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指导),丽水市林科院等提供蘑菇种质以及种植技术指导。 其他成员以信息分析与统计以及专职种植技术人员为主,在新品种蘑菇引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项目实施能力的成员,可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丁亚,宁波龙观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1997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高级茶艺师,高级面点师,长期从事农业种植产业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电子商务与农业信息化推广,具有较强的专项技术能力。 史国军,宁波龙观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长期从事农业种植管理20多年,在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产组织、团队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负责项目实施,生产组织和管理。 (五)项目预期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项目目标: 拟通过新品种蘑菇的引种,研究备选品种对四明山区土质的适应性,以提高四明山区土地经济效益,本土山地引种优良蘑菇新品实现高产高收益。从而对当地林下农业种植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后续蘑菇产品深加工新品种的开发试制,打响地方蘑菇品牌、促进食用菌类农产品销售,引导四明山区三产融合、实现生态发展,构建市民美好生活。 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研发内容: 在水蜜桃、杨梅、柑桔、葡萄、猕猴桃等果树的休闲期发展食用菌。 培育模式: 果园---修剪物粉碎作原料---开沟种植食用菌(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羊肚菌等)---第二年春季林下低密度养殖(鸡鸭鹅)。 杨梅林进入采摘期后,一般6月下旬结束到第二年的5月是林地空档期,可以种植多种食用菌;猕猴桃林种植下羊肚菌;葡萄园下种植大球盖菇。 研究内容: (1)筛选出3种新品种露天高产蘑菇品种; (2)对各品种匹配果园林地规模进行实验性种植比较; (3)对3种不同蘑菇品种原产地种植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4)建立各品种的原产地种植原始数据库; (5)同一品种,不同果园地种植方法,管护方法对比研究; (6)从气温,土质影响,抗病虫害以及产量要素从而选择出适宜四明山种植的品种。 (7)对不同品种收成后的食用品质,深加工出路以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8)对适宜种植品种市场化运作,设计包装,注册品牌,开发蘑菇休闲农业项目。 (六)关键技术和解决关键技术途径及主要创新点 关键技术: 1.适期栽培 蘑菇适期早栽加长生长期,同化产物积累较多,产量高,质量好。 2.合理种植 蘑菇要获得高产,必须协调林下土地作物群体与个体的发展,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 3.培育管理 蘑菇从9月栽植到12月下旬,历时120天左右,此期以促发芽早发早生长为主攻方向。 解决关键技术途径及主要创新点: (1)蘑菇种植技术集成创新,露天效率栽培的关键技术可以促进四明山区种植的效益; (2)果园林下大规模培育,是蘑菇实际生产技术的创新,对原有经营品种有促进作用。 (3)规模适中,可以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种植,在日常管护中以家庭成员能完成。 (4)仿野生栽培,可以在品质上提高,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食用菌是富集重金属的产品,大田上栽培的容易超标,仿野生栽培营养价格更高,重金属不易超标。 (5)原材料取用方便,可以利用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材。 (6)进行双色地膜、黑色地膜、白色地膜蘑菇高产实验。 (7)蘑菇滴灌,水、肥一次解决方案、解决旱区蘑菇种植中水、肥、药一体化问题。 (8)蘑菇机械化:引进2套旋地起垄覆膜机。 (9)蘑菇种植结合乡村民宿,三产收入实现增加200万元以上。 (10)开发蘑菇加工新产品数种;建立一套新的加工规程;制定蘑菇产品质量标准。 (11)注册相关农产品商标1个。 (12)通过本研究项目实施,以增加四明山区林下土地种植收益每亩2000元,100亩合计年增收20万元以上。 (七)经费预算 项目总经费60万元,其中申请专项经费15万元,自筹经费45万元。 经费开支预算:设备费10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机械采购;材料费16万元,主要用于蘑菇种质的引种、农资;测试化验加工费5万元,主要用于土质,肥料化验,蘑菇检测与样品加工;燃料动力费3万元,主要用于种植机械以及蘑菇储存;差旅费3万元,主要用于蘑菇种质的收集、筛选;知识产权费1万元,主要用于商标、论文的发表;劳务费18万元,主要用于蘑菇的栽植生产与培管,蘑菇的深加工。专家咨询费1万元,主要用于蘑菇种植专家技术指导。 (八)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 工作计划: 2018.10-2019. 05 蘑菇新品种筛选与种植繁育研究 (1)完成新品种蘑菇选优考察,收集种质标本; (2)建立3个已选品种蘑菇繁育种植试验地; (3)建立3个已选品种的原始种植数据库以及不同种植技术对比数据库; (4) 完成3种蘑菇试验地种植;进行不同技术管护试验。 2019.05-2020.05 分析3品种种植数据,选出四明山区土质适应品种规模种植,认证土地增收效益 (1)分析3品种头年种植数据,选出数种四明山区土质适应品种; (2)规模种植适应品种,认证土地增收效益 (3)完成规模种植试验,收集生产数据; (4)完成蘑菇深加工产品研发 (5) 形成不同蘑菇种植技术规程 2020.05-2020.10 蘑菇深加工产品商标注册,商品包装外观设计;市场化运作,农旅结合推广休闲农业项目;完成种植与产品标准,论文撰写与项目验收。 考核指标: (1)收集优良蘑菇品种标本3份; (2)建立3种品种繁育试验地; (3)建立3个选出品种的种植数据库以及不同种植技术对比数据库; (4)建立不同蘑菇品种种植技术规程; (5)发表论文一篇; (6)良种蘑菇培育种植与清源龙观乡村客栈农旅结合,三产收入实现增加200万元; (7)开发蘑菇深加工土特商品若干种,建立蘑菇加工工艺规程以及品质标准; (8)注册相关蘑菇产品商标一个; (9)通过本研究项目实施,增加四明山区林下蘑菇种植收益每亩2000元,100亩合计年增收20万元以上。 (九)预期成果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包括科研报告、论文、专利、样机、样品、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 预期成果: 通过蘑菇种质筛选,建立四明山区适种蘑菇种质标本、形态特征,蘑菇种质管培技术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发布地方或行业标准1个。通过蘑菇产品深加工建立四明山蘑菇特色产业链,以及推广带动本土林下蘑菇种植产业。发布论文1篇。通过培管技术研究建立蘑菇种植与加工产品技术规程和培管模式图,建立一套新的加工规程;制定蘑菇产品质量标准。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本课题通过蘑菇品种筛选和引种,可为宁波地区林下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和蘑菇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种质保证,为丰富当地林下种植品种、提高蘑菇培管技术,建立蘑菇种植技术体系,可为蘑菇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农旅结合可为蘑菇品种推广、促进林下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带动种植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三产融合,对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四明山区以种植水果,蔬菜等为主,也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蘑菇、旅游产业结合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优良蘑菇种质资源的引进及相应的培管技术提出后,推广和产业化前景极为广阔。项目预计年直接新增旅游及带动蘑菇土特产消费产值200万元,间接带动全市蘑菇种植面积可实现年新增旅游及蘑菇消费2000万元,间接带动全市蘑菇种植面积的结构调整可实现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同时由于蘑菇种植产业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大大缩小了蘑菇销售成本,提高了农民的蘑菇种植积极性,减少林下种植土地闲置。 (十)归口管理部门的详细审查意见 |